小山村的健康守望者:28年,30余人,一个村医
但祈世间人无病,何愁架上药生尘。
摄影并文 | 宋卫华
湃客号:@宋卫华
位于莽莽竹海深处的双木村,是宜丰县海拔最高的村庄,山路崎岖,偏僻遥远。在这里你总能看到一个背着药箱的匆匆赶路人,这个人就是双木村乡村医生钟树新,他在这条山路上已经行走了28年。
一个村医的两个诊所
在院南村,钟医生刚给78岁的卢凤英看完病,正疾步行走在返回双木村的蜿蜒山路上。院南村是双峰林场另一个交通闭塞、人口稀少的村庄。山里的医生留不住,没有村医村民看病只能翻山越岭,走3个多小时山路去集镇;有些重病患者,只能用竹竿抬出山去求医。
“双木村以前也因为没有医生,‘空转’了两年。乡亲们看病很困难,我是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所以选择了学医,希望用一技之长解群众之苦。”钟医生说。1986年,他跟随车上乡老中医学医,随后在双峰林场卫生院实习两年,又去宜春职业技术学校医疗系进修,期间考取了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。1991年,学成之后回到双木村,成为村里唯一的医生,从此在大山里坚守了28年。因其技术好、性格温良,四面八方的群众都来找钟医生寻医问诊。
钟树新的家。
1991年,院南村卫生室的医生走了,院南村人想来想去派人专程来请钟树新。“一个村没有医生怎么行呢?小病就扛,大病就拖,就样会耽误大事的!”钟医生答应了院南村人的请求。从此,他一个人身兼双木、院南两个卫生室的工作。
双木与院南相隔一座大山,一条2.5公里长的山间小路相连。钟医生每天早上走路去院南,傍晚又沿山路返回双木。就这样,他在两个村之间奔走了8个年头。有时刚从院南回到双木,院南村民又打来电话求医,为此经常半夜才能到家。
与家人的合影和与公卫服务对象的合影。
山里的交通和医疗状况到底有多艰难?妻子高凤英说:生大儿子时,村里没有产婆。他去请老人家来帮忙,人还未到,娃已呱呱坠地!生第二个孩子时,当时要求必须去医院生产。村里没有通车,只能提前步行坑坑洼洼的山路到山下小姑家待产。生完小孩在山下坐完月子,再抱着孩子自己走回山里。
年复一年步行山路出诊
28个春秋,钟医生每天都走在出诊的山路上,足迹踏遍双木、院南、库前,有时还去更远的车上林场车上村、黄岗镇将侯村给村民看病。随着山区交通条件改善,他添置了摩托车,骑摩托车出诊也有7个年头。
因为山里的公路绕得太远,急弯太多,晚上骑车非常危险,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是常事。因此多数情况下仍然走山路去给村民看病。长年累月急匆匆的赶路,钟医生的脚上像是装了“风火轮”,成了这片山区走路最快的人。他的手机号也从没换过,因为这是山里人的健康热线。
钟树新肩扛竹子与背着药箱行走在山路上。
整个双峰林场的各村庄都属于林区,山里野蜂种类很多。楠木槽一村民爬树摘梨,不慎被野蜂蜇伤,不省人事生命垂危。其母亲吓得大哭,赶紧差邻居去请钟医生来救命。2公里多的山路,钟医生20多分钟就急速赶到。立马清理伤口、打针排毒,终于使受蜂毒的病人转危为安。
这些年,被野蜂蜇伤特别严重的就遇到过8个,患者脸色苍白,恶心呕吐,不施急救就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。唐家地一村民上山砍竹,不慎砍伤左手血流如注。钟医师赶了5公里山路,对伤口进行压迫、止血、包扎等紧急处理。不让伤者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,随后将伤者转诊县城医院治疗。
林农砍伐的刀鞘与医生洗胃的导管。
“山里人情感渲泻方式少,邻居之间吵架、情侣分手等等,想不开就喝农药、吃老鼠药。诊所里特意添置漏斗式洗胃器有备无患。从医至今这种情况遇到过十几个,如果不及时洗胃,还未送到县城很可能就死在路上。”
村里一男子因失恋喝了农药,口吐白沫倒在地上,浑身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农药味。钟医生赶紧给他洗胃、打针、解毒,直到病人转危为安。还有夏天稻田打农药,因为天气热,农药挥发快,有些村民想把手头的事做完,结果没掌握好时间,造成农药中毒等等,都需要紧急处理拖延不得。
拿砍刀的手与称药的手。
收入微薄仍然守护健康山村
双木村原有人口近200人,还有些外来林区的砍伐工人暂居。但近十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,村庄人口急剧流失,现常住人口不足30人。
饲养鸭子补贴家用与一年公卫服务的数量。
2018年度双木卫生室公共卫生统计:家庭医生签约58人;体检16人;随访67人次;接诊40人。2019年1-3月共开出处方24张,其中1月份开具7张,金额合计为334.61元。只有1张是本村患者,1张是村民要给产仔的母牛催奶,另外5张竟然来源于外村,最远的有20、30里路程。
厨房生活用品与诊所盛药瓶罐。
诊所里部分装着药物的瓶瓶罐罐上都落满了灰尘,有些瓶子空空如也。
农田引水与诊所捣药。
钟医生的医术和医德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,并赢得了“向上向善双峰人”、“最美乡村医生”等荣誉称号。“凭他的医术,去城镇开个药店、诊所会得心应手”村民陈腾林说。曾有几个条件好的乡镇卫生院请他去坐诊,许诺可观收入,都被他婉言谢绝了。
为了坚守乡村,他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常常为生计而奔波。山沟沟里行医收入微薄,他就上山砍毛竹、养牛、养鸭、种田来贴补家用。
尽管如此他在治疗用药上从不开大处方,尽可能地节约患者的医疗费用。在今年3月份一张开给院南村刘立新的处方上,每包中药才9.85元。
“基药不能赚钱,包括挂号、打针等等只能收取6元诊疗费”为了配合新农保,他积极学习电脑操作,手绘五笔字形字根表,还掏钱买了个手写板、读卡器等。
钟医生全家5口,只有30多亩竹林和30多亩梯田。竹子要生长4年以上才能成材。去年的大雪压弯了很多竹子,嫩竹或者爆裂的竹子就只能当柴火,这场雪造成了近2000元经济损失。
他放养了三只黄牛,去年卖了一只半大的,取得收入3900元。整个村庄都是梯田,田里长了些奇奇怪怪的石头。不仅耕田无法使用机械,甚至牛耕都困难,给村民生活、生产带来极度的不便。劳动成本是普通耕种的三倍以上。
因为自己劳动力孱弱,老父亲已年近九旬,两个儿子还要读书,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夫妻俩肩上。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,为此钟医生也常常忧心忡忡。“我不是没有想过出去开诊所或者打工,但我走了,留守的乡亲们有个头痛脑热怎么办?”
旧电视、精准帮扶贫联系卡和奖状。
作为村里的精准扶贫对象,村部让他负责打扫卫生,每月给予适当的补贴作为资助。扶贫干部逢年过节都会前来慰问,并免除了小儿子读书的寄宿费,免交全家五口人的新农合费用。对此钟医生表示非常的感激,但他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现状。
站在医生职业的角度,他想养殖蜈蚣或者种植中药材这些与药物相关的项目。但山里的资源、资讯有限,希望能够得到养殖、种植技术和启动资金上的扶持。这样他即可以继续守护村民健康又能摆脱生活的困境。
夜已落下帏幕,刚刚结束劳作的钟树新眺望着远方,等待还在竹林未回的妻子。他希望能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找一种平衡。